为检验城轨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,深化“岗课赛证”融通培养,4月17日下午,我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在现代化城轨实训室举办“技能操作展示”活动。本次活动特邀轨道交通行业专家贾秀英教授莅临指导,市教育局教研员罗娇老师现场观摩,专业负责人徐春圆老师主持,2023级城轨运营服务专业全体学生参与展示。
活动以“智慧票务系统操作”为核心,模拟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场景,全面考核学生售检票、异常处理及服务沟通综合能力。在AFC(自动售检票系统)实训区,学生代表白思宇、宋建宇次演示了“单程票发售”“储值卡充值”“票卡异常处理”等标准化流程。面对“乘客票卡无法进站”“余额不足”等突发情境,操作者快速调取设备日志、准确判断故障代码,并在30秒内完成票卡更新操作,其规范操作与应急能力赢得观摩教师一致好评。
在“半自动售票机(BOM)服务”环节,学生白思宇化身“站务员”,面对“外籍乘客购票咨询”“老年乘客行程规划”等个性化需求,他一边熟练操作系统完成票务处理,一边用中英双语解答疑问,同步推荐“一日票”优惠方案,展现了城轨人“服务无界”的职业素养。
贾秀英教授在点评中强调:“票务操作是城轨服务的‘第一窗口’,学生需在‘快、准、稳’基础上,强化‘三力’培养——对设备参数的敏锐洞察力、对突发状况的快速研判力、对乘客需求的共情服务力。”她结合地铁实际运营案例,提出“两结合”提升建议:一是“理论与实操结合”,建议将《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》课程与AFC系统维护模块打通,培养学生“操检合一”能力;二是“传统与智能结合”,鼓励学生关注“生物识别乘车”“数字人民币支付”等新技术应用,做行业创新的参与者。
教研员罗娇老师从人才评价角度提出:“可探索‘过程性考核+情景化评价’模式,例如通过记录学生一学期票务操作准确率、乘客服务满意度等数据,形成动态成长档案,让技能提升看得见、摸得着。”
徐春圆老师在总结中指出:“本次展示不仅检验了教学成果,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‘城轨人’肩负的责任——每一张票卡的精准发售,每一次设备的熟练操作,都是城市高效运转的基石。”活动最后,专业部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:以“全国交通技术能手”为榜样,苦练技能、精进服务,用青春智慧守护城市脉搏。
此次技能展示活动通过“真实场景—标准操作—专家赋能”的闭环设计,为城轨专业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能。未来,专业将持续深化“产教融合、岗课融通”,为轨道交通行业输送更多“技能过硬、服务暖心”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